節脈
基本解釋
人體的關節和脈絡。喻學說的源流。 明 唐順之 《雜編序》:“夫六藝之節脈碎細,皆儒者之所宜究其説而折衷之。”
成語(Idiom):節脈(jié mài)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m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保持事物正常運行的節奏和節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脈是由“節”和“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節指控制、調整,脈指脈搏、生命的律動。節脈形容保持事物運行的節奏和節律,使其正常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脈常用于形容管理、控制事物的運行,特別是在組織、團隊或個人生活中保持有序、高效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脈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中。孟子用“節脈”來比喻君主管理國家的重要性,表示君主應當像人的脈搏一樣,保持國家的運行和發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脈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這個團隊的節脈,沒有他,我們的工作無法有序進行。
2.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我們能否保持節脈,不被瑣事干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節脈”這個成語與保持身體健康的概念聯系起來。就像身體需要有規律的脈搏來保持正常的生命律動一樣,事物的運行也需要有節奏和節律來保持正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管理、控制事物運行有關的成語,如“有條不紊”、“步調一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節脈,沒有她,我們的學習就會亂七八糟。
2. 初中生:隊長是我們籃球隊的節脈,他的組織能力讓我們的比賽更加有序。
3. 高中生:學校的校長是整個學校的節脈,他的管理使得學校運行得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