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音
翰音(hàn yīn)
發音:hàn yīn
基本含義:指文采華美的音樂或文章。
詳細解釋:翰音一詞由“翰”和“音”兩個字組成。其中,“翰”指的是毛筆,代表文學;“音”則指的是聲音,代表音樂。翰音的基本含義是指文學或音樂作品中那些華美動聽的聲音或文字。
使用場景:翰音通常用于形容文學或音樂作品中的美妙之處,可以用來夸獎某個作品的優美程度。
故事起源:翰音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召南·周頌》中的《翰音有鳴》一詩中。這首詩描繪了周王朝時期的盛世景象,其中提到了“翰音”,意思是指周王朝的音樂之聲在整個國家中傳達開來,象征著國家的繁榮和富強。
成語結構:翰音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
1. 這首詩的翰音動聽,令人陶醉。
2. 這部音樂劇的翰音優美,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幫助記憶翰音這個詞語。可以想象自己在聽一場音樂會,舞臺上的演奏家手持毛筆,用翰墨寫下了一篇美麗動聽的文字,這個場景能夠幫助記憶翰音的含義。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翰音相關的成語,如“翰墨飄香”、“翰林學士”等,以擴展對文學和音樂方面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念的詩歌翰音很好聽,我喜歡聽。
2. 初中生(12-15歲):我在學習古詩詞,希望能夠寫出一首翰音動聽的作品。
3. 高中生(15-18歲):這首曲子的翰音很精彩,展現了作曲家的才華。
4. 大學生及以上:我正在創作一本小說,希望能夠寫出一篇翰音流暢的故事。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