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黜
成語(Idiom):削黜(xuē chù)
發音(Pronunciation):xuē c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削除、廢除、除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削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削”意為刪減或削減,而“黜”意為廢除或除去。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廢除或除去某種權力、地位或職位。它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或團體失去權力或被解除職務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削黜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個人被廢黜、解除職務、剝奪權力等情況。它可以用來描述政治、組織或公司中的權力變動,也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生活中的變故或失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削黜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魯國,國君魯桓公因為貪圖享樂,荒廢政務,導致國家衰敗。大臣季友對此感到憂心忡忡,于是以饑餓的狗作為譬喻,說:“狗之饑于是,百犬共嚙其肉。”意思是當一只狗餓了之后,其他的狗會一起咬它的肉。這個比喻的目的是告誡魯桓公,如果他繼續荒廢政務,其他的國家勢必會趁機侵略魯國。然而,魯桓公并沒有聽從季友的勸告,反而將季友貶斥出朝廷,廢除了他的職位。從此,削黜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一個人失去權力或被解除職務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削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削”為動詞,意為刪減或削減;“黜”為動詞,意為廢除或除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貪污腐敗,他被削黜了公職。
2. 那位總裁因為犯了嚴重的錯誤,被削黜了領導職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削黜”這個成語與廢除權力或解除職務的情境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被削減了他的權力和職位,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削黜相關的成語,如“削足適履”、“削職為民”等,可以幫助進一步理解和應用削黜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因為犯了嚴重的錯誤,被削黜了教師職位。
2. 初中生:學校削黜了校長的職務,因為他一直在貪污。
3. 高中生:政府削黜了腐敗官員的權力,以凈化政治環境。
4. 大學生:公司削黜了董事長,因為他的管理能力不足。
5. 成年人:政府決定削黜這位官員的權力,以懲罰他的腐敗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