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鼈
成語(Idiom):寒鼈(hán biē)
發音(Pronunciation):hán b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冷酷無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寒鼈是由“寒”和“鼈”兩個字組成的,寒指寒冷,鼈指鱉類動物。寒鼈這個成語比喻人或事物冷酷無情,不知恩義,不顧他人感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寒鼈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那些對他人冷漠無情、不顧及他人感受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形容某些冷血的人對待弱者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寒鼈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韓非子》一書中。《韓非子》是戰國時期韓國政治家韓非所著的一本政治哲學著作。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只鱉在冬天時躲進水里,被凍住了。一只鱉鳥看到后,想要幫助它,但鱉卻對鳥說:“你救我一次,我會記得你的恩情;你救我兩次,我會忘記你的恩情。”因此,寒鼈這個成語就形容了那些不知恩義、忘恩負義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朋友總是寒鼈一樣,從來不曾關心過他們的困難和需要。
2. 這個公司的老板是個寒鼈,從來不顧及員工的感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寒”字和“鼈”字進行聯想,想象一只鱉在寒冷的冬天里被凍住,表示冷酷無情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和寒鼈相關的成語,比如“寒門鼠輩”、“寒舍獨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同學的欺負一點也不心疼,真是個寒鼈!
2.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成績特別好,但他從不愿意幫助別人,真是個寒鼈。
3. 高中生:他對待感情總是很冷漠,不知道怎么疼愛別人,真是個寒鼈。
4. 大學生: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真是寒鼈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