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寄顏無所
發音(Pronunciation):jì yán wú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寄托、寄存的心情無處安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心情郁悶,無處傾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當遇到心情郁悶、無法傾訴的時候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主父偃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大臣,他的兒子主父偃在外任官期間被人陷害,被貶到了一個偏遠的地方。主父偃非常傷心,但卻無法向父親傾訴。主父偃只能寄托著自己的心情,無處安放。后來,這個故事就成了寄顏無所這個成語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寄顏無所的結構是“寄+顏+無+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心情低落,寄顏無所。
2. 她遭到了挫折,寄顏無所的感覺讓她很難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每個字拆開記憶,例如,“寄”字可以聯想到寄托、寄存的意思,“顏”字可以聯想到臉色、心情的意思,“無”字可以聯想到沒有的意思,“所”字可以聯想到地方的意思。通過這樣的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情感相關的成語,例如“愁眉苦臉”、“喜上眉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考試沒考好,心情很差,寄顏無所。
2. 初中生:我和朋友吵架了,心情很糟糕,寄顏無所。
3. 高中生:我被學校開除了,心情很沮喪,寄顏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