閫德
成語(Idiom):閫德(kǔn dé)
發音(Pronunciation):kǔn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困境中保持正直、不屈服于外部壓力和誘惑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閫德是由“閫”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閫指古代宮廷中的一個重要門戶,德指道德品質。閫德合在一起表示在困境中保持道德品質不變。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在面臨壓力和誘惑時仍然保持正直、堅守原則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閫德一詞多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保持正直、不屈服于外部壓力和誘惑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時仍然堅守原則,或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地追求正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閫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中的一段故事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晉國君主昭公在面對外部壓力和誘惑時堅守原則、保持正直的品質。這個故事成為了閫德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閫德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閫”和“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賄賂時始終保持閫德,堅決拒絕了對方的誘惑。
2. 面對困境,他展現出了堅強的閫德品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閫德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 與“堅守”、“正直”等相關詞語進行聯想,強調在困境中保持道德品質不變。
2. 將閫德與具體的故事情節聯系起來,形象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品質相關的成語,如“忍辱負重”、“守正不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向小偷表達我的閫德,不幫助他偷東西。
2. 初中生:在考試中,我要堅持我的閫德,不作弊。
3. 高中生:面對誘惑,我要保持閫德,不追求不道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