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爾
基本解釋
不如此;不然。《管子·海王》:“不爾而成事者,天下無有。”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 胥 曰:‘報汝 平王 ,欲國不滅,釋吾父兄;若不爾者, 楚 為墟矣。’” 宋 范成大 《勞畬耕》詩:“雨來亟下種,不爾生不蕃。” 清 陸嵩 《贈龔藍生》詩:“所求一一務如約,不爾便欲來 天津 。”
成語(Idiom):不爾
發音(Pronunciation):bù ě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是你,不屬于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某物不是屬于某人的,或者某行為不是由某人所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指責或否定某人的行為、言論或主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不爾”源于古代的《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鶴鳴于河,百獸震憒;不爾何適?庭燎之災。”其中“不爾”指的是不是你的責任,引申為不屬于你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不爾”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否定前面的內容;“爾”表示你,指代某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你對這件事情一無所知,不爾之過。
2. 這場災難與他無關,不爾之責。
3. 他只是個旁觀者,不應該承擔不爾之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爾”與“不是你的責任”進行聯想,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責任、歸屬相關的成語,如“非爾”、“非分之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沒有做錯作業,不爾之過不是我的。
2. 初中生:老師批評了我,但我認為不爾之責應該是他的。
3. 高中生:這次考試我沒考好,但我覺得不爾之過不全是我的責任。
4. 大學生:這個項目失敗了,但我認為不爾之責應該由整個團隊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