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發聲蟑螂
發音(Pronunciation):fā shēng zhāng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那些平時沉默寡言,但在關鍵時刻卻突然發出聲音并有所表現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發聲蟑螂”由“發聲”和“蟑螂”兩個詞組成。蟑螂是一種常見的昆蟲,平時很少發出聲音,而當受到威脅或被捕捉時,會發出尖銳的聲音。這個成語比喻平時沉默寡言,但在關鍵時刻卻能突然發聲并有所表現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平時不起眼、不引人注意,但在關鍵時刻能夠表現出色的人。可以用于表揚某人在重要時刻的勇敢或出色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發聲蟑螂”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形容詞“發聲”和名詞“蟑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平時,他總是很低調,但當遇到困難時,他卻像一只發聲蟑螂,毫不畏懼地站出來。
2. 她平常不善言辭,但在會議上她卻成了一只發聲蟑螂,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蟑螂平時不發聲,但在受到威脅時突然發出尖銳的聲音,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沉默寡言”、“悶聲不響”等,來擴展對表達沉默與發聲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班上有個同學平時很安靜,但在比賽中卻像一只發聲蟑螂,表現得很出色。
2. 初中生:他平時不太愛說話,但在演講比賽中他卻像一只發聲蟑螂,讓我們都大吃一驚。
3. 高中生:我們班上有個同學平時不引人注意,但在社團活動中他卻像一只發聲蟑螂,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