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跡
基本解釋
見“ 書跡 ”。
亦作“書蹟”。筆跡;墨跡。《晉書·劉超傳》:“書跡與帝手筆相類。”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真草書跡微須留意。” 唐 白居易 《祭弟文》:“嗚呼!詞意書跡,無不宛然。”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十:“ 洛陽 諸佛宮,書跡至多。”
成語(Idiom):書跡(shū jì)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籍的痕跡或書寫的痕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跡是指書籍或文稿上留下的痕跡,也可指書寫的痕跡。它代表著文字的存在和傳承,具有歷史和文化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古代文獻或古籍的保存、傳承和研究。也可用來形容個人的書寫風格和文字遺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二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晉國有一位叫范宣的大夫,他在書寫時非常認真,每次寫完后都會用水洗凈筆跡,以免留下痕跡。有一次,他寫完后匆忙離開,忘記洗凈筆跡。當人們看到這個情景后,便有了“書跡”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古籍上的書跡已經保存了千年。
2. 他的書跡非常工整,字跡清晰可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想象一本書上留下的墨跡或筆跡,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書法和古籍的保護與研究,以及古代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書本上留下了一道書跡。
2. 初中生:這本古籍上的書跡非常清晰,可以看出是歷史上的文獻。
3. 高中生:他的書跡非常有個人特色,每個字都寫得非常工整。
4. 大學生:這位學者通過研究古籍上的書跡,揭示了歷史的一些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