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骨顫肉驚
發音(Pronunciation):gǔ chàn ròu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恐懼或驚慌失措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骨顫肉驚意為骨頭發抖,肉身驚恐。形容極度恐懼或驚慌失措的樣子,內心深感恐懼,身體發抖不止,仿佛骨骼都在顫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遭遇突發事件或恐怖場面時人們的驚慌失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韓非子·有度》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韓非子曾經在秦國的宮廷中見到一個官員被賜死,他的尸體被剝皮剔骨,但是他的肉體卻仍然保持著顫抖的狀態,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骨顫肉驚”的場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骨顫”和“肉驚”兩個部分組成,通過對“骨”和“肉”兩個身體部位的描述,形象地描繪了極度恐懼或驚慌失措的樣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當他聽到爆炸聲后,整個人都骨顫肉驚,無法動彈。
2. 她看到蜘蛛的時候,立刻骨顫肉驚,尖叫著跑開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骨顫肉驚”中的“骨顫”來想象一個人的骨骼在顫抖,而“肉驚”則可以聯想到人的肉體因恐懼而驚訝的樣子,這樣形象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成語的相關故事和出處,學習其他與恐懼和驚慌失措相關的成語,拓展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看到老師生氣了,小明嚇得骨顫肉驚,趕緊道歉。
2. 中學生(13-18歲):考試前一天晚上,我突然發現還有很多知識沒復習,整個人都骨顫肉驚。
3. 大學生(19-22歲):聽到那個恐怖故事后,大家都骨顫肉驚,不敢一個人回家。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了,我感到骨顫肉驚,不知道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