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
基本解釋
◎ 主張 zhǔzhāng
(1) [advocate;maintain;stand for]∶提倡;扶持;對某種行動提出見解
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2) [view;stand;proposition;position;opinion]∶見解
這是我們的一貫主張
兩種主張都有道理
(3) [dominate;decide;take up the responsibility for making a decision]∶主宰;作主
近義詞
主意、看法、見解、成見、意見、主見、辦法、想法、宗旨、觀點、見地
英文翻譯
1.(持有的見解) proposal; opinion; assertion; view; position; stand; proposition
詳細解釋
(1).主宰;作主。《莊子·天運》:“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九:“我非天王,南岳神也,主張此地,汝何相侮?”《紅樓夢》第三二回:“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
(2).見解;主意。 唐 韓愈 《送窮文》:“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水滸傳》第六四回:“寨中頭領主張不定,請兄長軍師早早收兵回來,且解山寨之難。” 清 李漁 《玉搔頭·訊玉》:“母親不要多慮,孩兒自有主張。”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這些不消說都是他的主張。”
(3).提倡,扶持。 宋 歐陽修 《跋李翰林昌武書》:“嚮時 蘇 梅 二子,以天下兩窮人主張斯道,一時士人傾想其風采,奔走不暇。”《宋史·隱逸傳·徐中行》:“富貴易得,名節難守。愿安時處順,主張世道。” 魯迅 《二心集·夏娃日記>小引》:“ 美國 已成了產業主義的社會,個性都得鑄在一個模子里,不再能主張自我了。”
(4).引申為接濟。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賑濟》:“望相公可憐見,主張些糧米,與奴家救濟公婆之命。”
(5).籌辦。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其有 何士參 者,為之酋帥,尤善主張筵席。凡今年纔過關宴, 士參 已備來年游宴之費,繇是四海之內,水陸之珍,靡不畢備。”
(6).猶支撐。《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卻又不知 李 參軍如何便這般驚恐,連身子多主張不住,只是個顫抖抖的。”《三國演義》第三二回:“ 張遼 乘勢掩殺, 袁尚 不能主張,急急引軍奔回 冀州 。”
成語(Idiom):主張(zhǔ zhāng)
發音(Pronunciation):zhǔ z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堅決支持或擁護某種觀點或立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主張是一個動詞,表示堅決支持或擁護某種觀點或立場。它強調個人或團體對于某個問題或主題的明確立場,并積極地表達和捍衛自己的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主張常用于正式的辯論、討論或爭論中,用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立場,并爭取他人的支持或認同。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堅定不移地支持某個事物、觀點或政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主張”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五年》中,原文為“以其主張,致其禍”。這句話指的是魯國的公子慶父因為堅持自己的主張,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滅亡。從此以后,“主張”一詞逐漸被用來表示堅持自己的觀點或立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張的結構為“主 + 張”,其中“主”表示主要的、重要的,張則表示表達或宣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主張保護環境,積極參與各種環保活動。
2. 這位政治家公開主張反對腐敗,贏得了人民的支持。
3. 在辯論中,他堅定地主張自由言論的重要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主張”拆分為“主”和“張”,聯想到一個人站在高處,高舉著一張標語牌,表示堅決支持自己的觀點或立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主張”相關的成語,如“異曲同工”、“有條不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主張每個人都要熱愛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
2. 初中生:老師主張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加社會經驗。
3. 高中生:學生會主張改善學校的食堂條件,提供更健康的飲食選擇。
4. 大學生:我主張青年人應該關注社會問題,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