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伎
成語(Idiom):作伎
發音(Pronunciation):zuò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做出假象或偽裝,以欺騙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作伎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作指偽裝、假象,伎指技能、才藝。作伎的意思是借助技藝或才能來偽裝自己,以欺騙、蒙騙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作伎一詞常用于形容某人以虛假的外表或行為來迷惑他人,達到欺騙或蒙蔽的目的。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欺詐行為,也可以用于揭示某種虛假的表象或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作伎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個故事是關于戰國時期的大臣呂不韋。他曾經以才藝出眾而受到秦始皇的寵愛,但在一次宴會上,呂不韋的音樂才藝被另一位宮廷音樂家所超越。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呂不韋學習了對方的技藝,并且在下次的演出中表現得更加出色,最終成功地欺騙了秦始皇。這個故事成為了作伎這個成語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作伎屬于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試時作伎,表現得非常謙虛,結果成功地騙過了面試官。
2. 這個商人總是善于作伎,把自己的產品包裝得很出色,但實際上質量并不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作伎的發音“zuò jì”與“做技巧”進行聯想,表示通過技巧來偽裝或欺騙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含有“作”和“伎”字的成語,如“作壁上觀”、“伎倆”等。
2. 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偽裝成羔羊”、“畫餅充饑”等,擴展對欺騙和偽裝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2歲):他在考試時作伎,假裝不會答題,結果考了個滿分。
2. 初中生(13-15歲):她在班級里作伎,裝作很友善,實際上背后說別人的壞話。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政客總是善于作伎,利用媒體來掩蓋自己的貪污行為。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