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從
基本解釋
指正常秩序。《左傳·昭公五年》:“ 豎牛 禍 叔孫氏 ,使亂大從,殺適立庶。” 陸德明 釋文引 服虔 云:“使亂大和順之道。”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中》:“從,當訓‘順’。言立適大順也。今殺適立庶,則亂大順矣。”
成語(Idiom):大從
發音(Pronunciation):dà c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大臣或將領跟隨君主或主帥,積極執行命令,毫不猶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從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用來形容大臣或將領對君主或主帥的絕對忠誠和服從。大從的人不會猶豫或遲疑,始終堅定地執行君主或主帥的命令,表現出極高的紀律性和忠誠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從一詞通常用來形容對領導或上級的忠誠和服從,可以用于形容軍事、政治、組織或團隊等方面。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領導的忠誠和執行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內部成員的紀律性和團結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從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部古代歷史書中。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桓公希望對抗強大的晉國,于是他派遣大臣管仲出使齊國的盟友楚國,希望能夠得到楚國的支持。管仲出使楚國后,在楚王面前十分恭敬,言辭懇切,表達了齊國的誠意和希望。楚王被管仲的表現所感動,決定支持齊國對抗晉國。這個故事中,管仲的忠誠和服從精神被形容為大從,成為了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從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大”和“從”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團隊的大從,從來不會違背領導的決策。
2. 在這次任務中,他表現得像一個真正的大從,毫不猶豫地執行了領導的命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故事起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想象管仲在楚國面前表現出的忠誠和服從,形容為大從,以此來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左傳》中的其他故事,以及春秋時期的歷史背景,來加深對大從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讓我們按時完成作業,我們要像大從一樣,積極完成任務。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組織的活動,大家都要像大從一樣,聽從組織安排,積極參與。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們要向老師和家長展現出大從的精神,堅定地執行學習計劃。
4. 大學生:作為學生干部,我們要向同學們樹立榜樣,表現出大從的責任感和領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