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無
基本解釋
猶絕無。《后漢書·班勇傳》:“夫要功荒外,萬無一成,若兵連禍結,悔無及已。”《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鮮于同 ﹞自謂萬無中式之理,誰知 蒯公 到不要整齊文字,以此竟占了個高魁。”《紅樓夢》第九七回:“﹝ 黛玉 ﹞睜開眼,只有 紫鵑 一人,自料萬無生理。”參見“ 萬無一失 ”。
成語(Idiom):萬無(wàn wú)
發音(Pronunciation):wàn w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沒有一點兒希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萬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萬指極多,無表示沒有。合在一起表示沒有一點兒希望、沒有任何可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事情的絕望、無望的情況,用來表達毫無希望、無法挽回的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趙策二》中有一則故事:趙國的一個將軍叫趙奢,他在與齊國作戰時,被齊國的將領田單圍困在城中,無法出去。趙奢的妻子非常擔心,便派人給他送去了一條繩子,希望他能夠用繩子逃出困境。然而,趙奢看到繩子后,卻發現這條繩子太短了,根本無法使用。于是,他對使者說:“我要出城,但這繩子太短了,萬無可用。”從此,人們便用“萬無”來形容沒有一點兒希望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已經失敗了,現在已經萬無可奈何了。
2. 雖然情況很糟糕,但我們不能萬無一失,要努力尋找解決辦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萬無”與“萬物”進行對比,萬物表示世間萬物,而萬無則表示沒有一點兒希望。同時,可以將故事起源中的趙奢和繩子的情景形象化,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希望、絕望相關的成語,如“無望”、“絕望”等,來擴展對于這類情感的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考試沒有復習,感覺萬無一失。
初中生:老師說我數學考試要考好,但我覺得我萬無一及。
高中生:面對高考,我努力備考,希望一切都不是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