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簣
成語(Idiom):溺簣(nì huì)
發音(Pronunciation):ní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以為是,固執己見,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或建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溺簣一詞由“溺”和“簣”組成。“溺”指淹死,比喻陷入固執己見的思維中不能自拔;“簣”指竹筐,比喻固執己見的思維像竹筐一樣封閉,不容他人的意見進入。因此,“溺簣”形容一個人固執己見,不愿接受別人的意見或建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溺簣一詞常用于批評那些自以為是,不聽他人意見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決策、問題解決等方面固執己見,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或建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溺簣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據說,有一位名叫簣子的人,他自以為是,總是固執己見,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有一天,簣子坐船過河時,船翻了,他陷入水中無法自救,最終溺水而亡。因此,人們用“溺簣”來形容那些自以為是、固執己見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溺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溺簣的人,無論別人怎么勸他,他都不會改變主意。
2. 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你就會一直陷在溺簣的思維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溺簣”聯想為一個人被困在一個封閉的竹筐中,無法自拔。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住“溺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溺簣”相關的成語,如“獨斷專行”、“固步自封”等。通過學習更多的成語,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溺簣的人,不聽老師的話,總是按自己的方式做事。
2. 初中生:我不想和他一起合作,因為他是個溺簣的人,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
3. 高中生:他在團隊中表現得很溺簣,總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肯妥協。
4. 大學生: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我們應該避免溺簣,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議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