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基本義:進行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如鋸、刨、犁、鋤。勞動要使用工具。(作賓語)
(2) (名)比喻用以達到目的的事物。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
[構成]
偏正式:工(具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進行生產勞動所使用的器具) tool; means; implement; appliance
2.(用以達到目的事物) instrument
詳細解釋
◎ 工具 gōngjù
(1) [tool;means;implement]∶原指工作時所需用的器具
把手工生產的工具改成半機械化。——《記一輛紡車》
(2) [instrument]∶后引申為為達到、完成或促進某一事物的手段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最重要的工具
(1).人在生產過程中用來加工制造產品的器具。 毛澤東 《在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生產力有兩項,一項是人,一項是工具。工具是人創造的。”
(2).喻用以達到目的的事物。 謝覺哉 《社會主義民主的優越》:“資本主義的民主為資產階級服務……民主成為壟斷資本家的工具,享受民主利益的人很少。” 劉半農 《恥辱的門》詩:“榴火般紅的脂,粉壁般白的粉,從此做了我謀生的工具了。”
(3).喻專門秉承他人意志辦事有如工具的人。多含貶義。如:他是惡霸欺壓平民的工具。
成語(Idiom):名副其實(míng fù qí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fù qí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名副其實指事物的名稱與實際情況相符,形容事物真實可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名副其實這個成語是由“名”、“副”和“其實”三個詞組成的。名指名字,副指副職,其實指實際情況。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名稱與實際情況相符,形容事物真實可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名稱與實際情況相符,表達真實可靠的意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韓策一》:“名不副實,何以相稱?”后來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副其實的結構是形容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產品名副其實,質量非常好。
2. 他的成績名副其實,確實非常優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名字”和“實際情況相符”,這樣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名副其實”意思相關的成語,如“實至名歸”、“名實相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文得了滿分,名副其實。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出色,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冠軍。
3.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名副其實,很受家長和學生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