襝衽
成語(Idiom):襝衽(liǎn rèn)
發音(Pronunciation):liǎn r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袖子破爛的衣服,比喻品行敗壞或道德淪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襝衽”由“襝”和“衽”兩個字組成。“襝”指衣袖破爛,“衽”指衣領破爛。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品行敗壞,道德淪喪,比喻一個人的行為丑陋、卑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敗壞,道德淪喪的情況。可以用于評論一個人的行為不端,品德低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襝衽”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齊國大夫子魚的故事。子魚是齊國的宰相,但他貪污受賄,品行敗壞。有一天,他穿著破爛的衣服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引起了眾人的議論紛紛,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如此卑鄙,簡直是襝衽之徒。
2. 這個貪官道德敗壞,已經成了襝衽之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襝衽”這個成語的發音和形象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破爛的衣服,形象狼藉,品行敗壞的樣子,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來擴大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了解。一些相關的成語有:“品行敗壞”、“道德淪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偷別人的東西,真是襝衽之徒。
2. 初中生:我們應該遠離那些襝衽之輩,保持良好的品德。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受賄,已經成了襝衽之輩,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