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怒
成語(Idiom):余怒(yú nù)
發音(Pronunciation):yú n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憤怒或怨恨尚未消解,仍然存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余怒是由“余”和“怒”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余指剩下、殘留,怒指憤怒、生氣。余怒意指憤怒的情緒尚未完全平息,仍然存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盡管已經發泄了一部分怒氣,但仍然心懷憤恨,沒有完全釋放怒火。它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的情緒,也可以用于形容群體或國家之間的怨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余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02年,當時漢朝的劉邦和楚國的項羽正在進行著一場爭奪天下的戰爭。劉邦派遣韓信攻打項羽,但韓信戰敗后被俘。項羽對韓信十分憤怒,但他并沒有立即處死韓信,而是將他關押起來。項羽希望韓信在困境中感到絕望,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怨恨和復仇心理。這就是“余怒未消”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匯為“余怒”,其中“余”為動詞,表示剩下、殘留;“怒”為名詞,表示憤怒、生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盡管經過多年,他對那個曾經傷害他的人仍然心懷余怒。
2. 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憤怒而做出不理智的決定,要學會消除余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將“余怒”想象成一個人的怒氣還剩下一點,沒有完全釋放出來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情緒和心理相關的成語,例如“怒火沖天”、“怒發沖冠”等,以擴展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吵架后還有余怒,心情一直不好。
2. 初中生:老師批評了我,我心里有些余怒,但還是忍住了。
3. 高中生:考試考得很差,我對自己感到很失望,心里有余怒。
4. 大學生:即使多年過去了,我對那個曾經背叛我的人仍然心懷余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