疵詆
成語(Idiom):疵詆(cī dǐ)
發音(Pronunciation):cī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挑剔別人的缺點、詆毀別人的過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疵詆是由“疵”和“詆”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疵指物品上的瑕疵,詆表示詆毀、抨擊。疵詆表示挑剔別人的缺點,詆毀別人的過失,常用來形容那些喜歡揭發別人缺點、毫無寬容之心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喜歡挑剔別人、詆毀別人的人。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不要過于苛求他人,要寬容待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疵詆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十四年》。昭公是魯國的國君,有一次他在野外游玩時,發現了一塊美玉。他把這塊美玉帶回宮中,然而宮中的官員們卻挑剔這塊美玉上的瑕疵,詆毀它的缺點。昭公聽后非常生氣,認為這些人只知道挑剔別人的缺點,卻不懂得欣賞美好的一面。于是,他用這個故事來批評那些喜歡挑剔別人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疵詆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疵詆別人,沒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2. 別再疵詆別人了,要學會寬容和包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疵詆的發音“cī dǐ”與“刺敵”進行聯想,表示挑剔和詆毀別人就像是在刺傷敵人一樣不友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寬容、善良相關的成語,如“寬以待人”、“寬宏大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老是疵詆我,說我沒有做好作業。
2. 初中生:別再疵詆別人了,要學會寬容和包容。
3. 高中生:那個老師總是疵詆我們的努力,很讓人氣餒。
4. 大學生:我們應該摒棄疵詆的心態,相互理解和尊重。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應該避免疵詆他人,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疵詆”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