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信
成語(Idiom):負信
發音(Pronunciation):fù x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違背信任,不守信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負信指的是違背信任,不守信用的行為。這個成語強調了信任的重要性,當一個人不履行自己的承諾或者背離了他人的期望時,就可以用負信來形容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負信一詞可以用于許多不同的場景,例如商業交易中的欺詐行為,朋友之間的背叛,以及政治承諾的違背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負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章中。故事中,一個人向莊子借了一把斧子,莊子很樂意借給他,并且信任他會按時歸還。然而,借斧子的人卻沒有按時歸還,莊子感到非常失望和憤怒。于是,莊子寫下了“負信”的兩個字,來形容這個人的不守信用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負信”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負”和“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答應過我會幫我完成這個項目,但他最后卻沒有做到,真是太負信了。
2. 這家公司以前做生意很誠信,但最近有些員工開始負信了,給公司的聲譽帶來了負面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負信”這個成語與背叛和不守信用的行為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原本應該承擔著信任的重量,但最后卻背叛了這份信任,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負信”相關的成語,如“信口開河”、“言而無信”等,以豐富對于信任和誠信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之前借了小明的鉛筆,他答應過我會還給我的,但他最后沒有還,我覺得他好負信。
2. 初中生:我之前和我的朋友約好一起去看電影,結果他臨時取消了,真是太負信了。
3. 高中生:政治家在選舉期間許下了很多承諾,但上臺后卻沒有兌現,這種負信的行為讓人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