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貧
基本解釋
自甘于貧窮。《后漢書·蔡邕傳》:“安貧樂賤,與世無營。” 唐 許渾 《送王總下第歸丹陽》詩:“青蕪定沒安貧處,黃葉應催獻賦詩。” 明 邵璨 《香囊記·講學》:“求仁未入 仲由 堂,安貧且臥 顏回 巷。”川劇《評雪辨蹤》:“我隨你來在寒窯,糧無隔夜,衣無數重,我安貧若素毫無怨言,算得全了不?”
成語(Idiom):安貧
發音(Pronunciation):ān p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安于貧困,滿足于貧困的生活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貧是指一個人甘心接受貧困的生活,不追求物質財富,而是追求內心的安寧和滿足。這種態度表明一個人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較低,能夠克服困難,保持平靜和滿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對財富和物質享受不太在意,更注重內心的平靜和滿足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不被物質所左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勸學篇》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名叫孟嘗君的貴族,因為他的家族財富減少,生活變得貧困。但是孟嘗君并不為此而憂慮,他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品質,不追求物質財富,而是追求內心的安寧。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形容一個人能夠安于貧困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動詞“安”和形容詞“貧”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生活貧困,但是始終安貧樂道。
2. 她選擇了安貧樂道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奢華和名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安貧”這個成語與“安心”和“貧窮”聯想在一起。安心代表心靈的安寧,貧窮代表物質的缺乏。通過聯想,可以記住安貧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貧困和滿足相關的成語,例如“守貧困”,“知足常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雖然家里沒有很多錢,但是我能夠安貧樂道。
2. 初中生:他選擇了安貧樂道的生活方式,不追求物質享受。
3. 高中生:她的家庭條件不好,但是她能夠安貧樂道,專注于學業。
4. 大學生:他畢業后選擇了從事公益工作,因為他認為安貧樂道是一種高尚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