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二軋
基本解釋
指 宋 婺州 (古稱 東陽郡 )名僧 軋俊 、 軋輔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道釋》:“ 江 南多名僧, 會稽 有 清江 、 清晝 , 婺州 有 軋俊 、 軋輔 ,時號‘會稽二清’、‘東陽二軋’。”按, 唐 宋 時 婺州 或 東陽郡 屬今 浙江省 金華市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五·金華府》。
成語(Idiom):東陽二軋
發(fā)音(Pronunciation):dōng yáng èr z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人爭執(zhí)不下,互相糾纏不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陽二軋是一個由“東陽”和“二軋”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東陽”指的是浙江省東陽市,而“二軋”指的是一種古代織布機的工序。在古代,織布時需要進行兩次軋布的工序,而這兩次軋布的過程往往會出現糾纏和爭執(zhí)的情況。因此,東陽二軋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兩個人爭執(zhí)不下,互相糾纏不清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東陽二軋通常用于形容兩個人爭執(zhí)不下,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可以用于各種社交場合,例如工作中的合作沖突、家庭中的爭吵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東陽二軋的故事并不太多,但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古代東陽市的紡織業(yè)有關。在古代,東陽市以織布業(yè)聞名,而織布過程中的二軋工序往往會出現糾纏和爭執(zhí)。因此,東陽二軋成為了形容人們爭執(zhí)不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東陽二軋是一個由地名和名詞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倆在會議上東陽二軋,爭論了一整天也沒有結果。
2. 他們的意見相左,東陽二軋,導致項目進展緩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東陽二軋與糾纏不清的織布工序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兩個人在織布過程中爭執(zhí)不下,糾纏在一起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紡織業(yè),以及其他與紡織相關的成語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小明在玩游戲時,因為分數問題東陽二軋了,最后都不高興了。
2. 初中生:我和同桌在討論作業(yè)問題時,因為意見不同東陽二軋,最后我們決定向老師請教。
3. 高中生:在班級會議上,同學們因為活動方案問題東陽二軋,最后決定重新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