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
基本解釋
◎ 主筆 zhǔbǐ
(1) [chief commentator]∶報刊編輯部中負責撰寫評論的人
(2) [editor in chief]∶報刊編輯部的負責人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舊] editor in chief; chief commentator
詳細解釋
(1).指主持判案。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大計糾內閣》:“每年初冬,朝審罪犯,俱太宰主筆,相仍已久。”《明史·李世達傳》:“會朝審,命戶部尚書 宋纁 主筆。”
(2).舊稱報刊評論的主要撰稿人。有時也指報刊編輯部的負責人。 清 王韜 《論日報漸行于中土》:“西國之為日報主筆者,必精其選,非絶倫超羣者,不得預其列。” 鄭觀應 《盛世危言·日報》:“主筆者,觸類引伸,撰為論説,使知議員之優劣,政事之從違,故日報盛行,不脛而走。”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二一:“二年之后,憑我的才力,就是主筆。”
成語(Idiom):主筆
發音(Pronunciation):zhǔ b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文學、藝術等方面具有主導地位的人,也指擔任某項工作的主要負責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主筆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人墨客之間,用來形容在文學、藝術等方面具有主導地位的人。主筆在文學作品中擔當重要的角色,負責構思、創作和組織整個作品的結構。在其他領域,主筆也可以指擔任某項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具備決策權和領導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主筆常用于形容在文學、藝術等領域具有主導地位的人,也可以用于描述在工作、項目中承擔主要責任的人。可以用于贊揚某人在某個領域的才華和能力,也可以用于指責某人在工作中的失職或不負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主筆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于主筆在文學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逐漸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zhǔ)表示主導、主要,筆(bǐ)表示文學、藝術的創作工具,引申為作品的主要負責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這部電影的主筆,負責劇本的創作和導演工作。
2. 這位畫家是當代藝術界的主筆,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3. 這個項目的主筆決定了整個團隊的方向和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主導創作”的意思。想象一個畫家或作家拿著一支筆,站在工作室的中心地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這個畫家或作家就是主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主筆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主筆在不同領域中的具體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主筆,每天都給我們布置作業和檢查學習情況。
2. 初中生:這位作家是當代文學界的主筆,他的作品深受讀者喜愛。
3. 高中生:這個項目的主筆負責整個團隊的管理和決策,確保項目按計劃完成。
4. 大學生:他是學校學生會的主筆,負責組織各種活動和管理學生會的日常工作。
5. 成年人:這家公司的主筆是一位資深的經理,他負責制定公司的發展戰略和決策重要事務。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