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詩
基本解釋
馳送詩篇。 清 戴永椿 《釋羊詩》:“馳詩報軍門,嘉惠存五羖。” 蔡有守 《九日寄劉三》詩:“衝節馳詩何限意,戒寒憐菊未成黃。”
成語(Idiom):馳詩(chí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思泉涌,詩詞流暢,形容才思敏捷、表達流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馳詩一詞來自于《詩經·齊風·騶虞》中的一句詩:“騶虞于河,洋洋于垂。”其中,“騶虞”指的是一種駿馬,而“洋洋于垂”表示騶虞奔馳的樣子。后來,人們用“馳詩”來形容才思敏捷、詩詞流暢的表達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思泉涌,詩詞寫作流暢,適用于贊美文學才華出眾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表達思想、觀點或情感時,語言流暢、表達準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齊風·騶虞》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其中的“騶虞”一詞成為了后來“馳詩”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思如泉涌一般,寫詩簡直是馳詩之才。
2. 她的演講非常流暢,如同馳詩般的表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馳詩”與才思敏捷、詩詞流暢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匹駿馬在草原上奔馳,帶著詩詞的美妙音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文學、詩詞創作相關的成語,如“才子佳人”、“千篇一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同桌寫作文馳詩般地快,老師總是表揚他。
2. 初中生:她的演講非常流暢,就像馳詩一樣,讓人聽得很有感覺。
3. 高中生:他的詩歌作品馳詩之才,給人一種宛如置身其中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