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想
成語(Idiom):遲想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xi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遲緩思考或遲疑不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思考遲緩、猶豫不決,不能及時做出決策或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思考問題時遲疑不決、拖延不決的情況。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的思維遲緩、反應遲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遲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這本古代文學作品中。這本書是劉義慶在東晉時期編寫的,記錄了東晉時期的人物和故事。故事中有一則關于遲想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王修的人,他思考問題時總是猶豫不決,不能及時做出決策。王修的懶散無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了后來遲想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遲想是由形容詞“遲”和動詞“想”組成的復合詞,表示思考遲緩、猶豫不決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遲想了半天,最后還是沒有做出決定。
2. 在面對重要抉擇時,不要遲想,要果斷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遲疑不決”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記憶。例如,想象一個人站在十字路口遲遲不肯決定要走哪條路,而他的腦袋上有一個問號,表示他思考遲緩、猶豫不決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更多與思考、決策相關的成語來豐富詞匯。例如:三思而后行、深思熟慮、猶豫不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遲想了很久,才想起家庭作業還沒有做。
2. 初中生:在考試的時候,我遲想了太久,錯過了答題的最佳時機。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我遲想了很久,最后決定報考心理學專業。
4. 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我遲想了很久,不知道應該選擇哪個公司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