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囯
基本解釋
清 道光 三十年十二月, 洪秀全 、 楊秀清 等于 廣西 桂平 金田村 起義, 咸豐 元年,起義軍入 永安州 城,建號 太平天囯 。 洪秀全 稱天王。三年,破 南京 ,建為國都,改稱 天京 ,建立國家政權(quán)。勢力發(fā)展到十七個省。 同治 三年湘軍攻陷 天京 , 秀全 自殺。自起事至失敗,前后共十四年(公元1851-1864年)。
成語(Idiom):太平天囯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ài píng tiān g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太平盛世,國家安定和平的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平天囯意為“天下太平,國泰民安”。形容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yè),沒有戰(zhàn)亂和災(zāi)難的國家狀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表達對社會和諧、安定的向往和祝愿。也可用于形容某個地方或團體的和平狀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平天囯最早見于晚明小說《水滸傳》,描述了水滸英雄們建立了一個理想化的社會。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平天囯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太平”表示太平盛世,“天囯”表示國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希望國家早日實現(xiàn)太平天囯,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2. 這個城市的治安非常好,真是個太平天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分為兩部分記憶,首先記住“太平”表示太平盛世,其次記住“天囯”表示國家。可以通過和諧的畫面來聯(lián)想記憶,例如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家繁榮昌盛的景象。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國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如唐朝的“貞觀之治”和明朝的“萬歷之治”等,以及其他與和平相關(guān)的成語,如“世外桃源”和“安居樂業(y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6-12歲):我希望我的家鄉(xiāng)變成一個太平天囯,大家都可以快樂地生活。
2. 初中生(13-15歲):歷史課上老師講到了太平天囯的理想社會,讓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要為實現(xiàn)太平天囯的理想而努力奮斗,為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