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尾柱
成語(Idiom):攀尾柱
發音(Pronunciation):pān wěi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攀爬柱子的尾巴部分,比喻依附別人或借助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攀尾柱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源自于古代人攀爬柱子時,為了保持平衡和穩定,會抓住柱子尾部。這個成語比喻一個人依附他人或利用他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努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那些依附他人、借助他人來謀取私利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能力的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攀尾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攀爬柱子的尾部,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故事形象地揭示了攀尾柱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是“攀”,第二個字是“尾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攀尾柱,從來沒有自己努力過。
2. 這個人總是依附別人,完全是一個攀尾柱的典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攀尾柱形象化為一個人攀爬柱子的尾部,用來依附和借助別人。可以通過想象攀爬柱子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依附他人、借助他人相關的成語,如“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攀尾柱,從來不自己做作業。
2. 初中生:有些同學為了提高成績,會攀尾柱,抄襲別人的作業。
3. 高中生:有些學生攀尾柱,通過關系找到好工作,而不是憑自己的能力。
4. 大學生:有些學生攀尾柱,通過拉關系來獲得獎學金,而不是憑自己的學術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