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纛
基本解釋
◎ 大纛 dàdào
[big banner] 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
詳細解釋
軍中或儀仗隊的大旗。 宋 歐陽修 《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 乾 嘉 以來,朝士宗尚 漢 學,承學之士,翕然從風,幾若百川之朝東瀛,三軍之隨大纛?!?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十一》:“但獨有狐鬼卻仍在死尸上往來,從從容容地樹起它占領一切的大纛?!?/p>
成語(Idiom):大纛 (dà dào)
發音(Pronunciation):dà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或地方的最高統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纛是古代帝王征戰時所使用的旗幟,也是指揮軍隊的標志。成語“大纛”比喻最高統帥,具有最高權威和指揮決策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擁有最高權威和指揮決策能力的人,如國家領導人、軍隊統帥、企業的最高管理者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纛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一年》中,當時昭公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為了顯示他的威嚴和權威,特地配備了最高統帥所使用的大纛。因此,大纛成為了昭公統治下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意為最高統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公司的大纛,決策權都在他手中。
2. 在這個團隊中,他是大纛,決定著整個項目的發展方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纛”想象成一個高高飄揚的旗幟,象征著最高權威和指揮決策的人??梢杂谩按篝睢眮硇稳菽切碛凶罡邫嗤椭笓]決策能力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中國古代軍事制度和統帥的相關知識,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國的軍事歷史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大纛,她決定我們的課程安排。
2. 初中生:班主任是我們全年級的大纛,負責整個年級的管理和組織。
3. 高中生:校長是學校的大纛,負責全校的教學管理和決策。
4. 大學生:校長是大學的大纛,負責整個學校的發展方向和決策。
5. 成年人:總統是國家的大纛,領導整個國家的發展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