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錯
基本解釋
◎ 失錯 shīcuò
(1) [careless mistake]∶不是有意地造成錯誤
(2) [mistake]∶錯誤;差錯
有經驗的導演也有失錯的時候
詳細解釋
(1).差錯。《周禮·春官·大史》“讀禮書而協事” 唐 賈公彥 疏:“恐事有失錯,物有不供故也。” 元 高文秀 《澠池會》楔子:“據著我説,玉璧不當與他,倘有失錯,悔之晚矣。” 梁斌 《播火記》第一卷十:“要是遇上個失錯,就糟蹋一大堆洋錢哪!”
(2).猶失措。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貢舉》:“忽中書下牒禮部‘ 王如泚 可依例考試’,聞者愕然失錯矣。” 元 楊景賢 《西游記》第一本第一折:“你看他脇肩諂笑,趨前退后,張皇失錯。”
成語(Idiom):失錯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c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犯錯、出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錯是由動詞“失”和動詞“錯”組成的成語。失指失去、丟失,錯指錯誤、差錯。失錯指因疏忽、粗心或判斷錯誤而犯下錯誤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失錯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因疏忽大意而犯下錯誤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批評或警示他人,提醒大家在做事時要謹慎小心,避免犯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失錯這個成語沒有明確的故事起源,它是根據漢語中的常見用詞組合而來的,用來形容人們犯錯誤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中失錯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導致成績不及格。
2. 由于工人失錯了一個步驟,整個生產線都陷入了混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失誤”,將“錯”字與“失誤”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失錯相關的成語,如“失之交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等,進一步擴展對失錯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2歲):我在考試中失錯了一個簡單的題目,感到非常慚愧。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比賽中失錯了一個關鍵的動作,導致輸掉了比賽。
3. 高中生(16-18歲):由于我失錯了報名時間,錯過了參加這次活動的機會。
4. 大學生(19-22歲):在實習期間,我因為失錯了一個細節,導致產品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他在工作中失錯了一個重要的決策,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