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同長
基本解釋
謂每個圓只有一個中心點,從圓心到圓周作直線,長度都相等?!?a href="/r_ci_36e92222c889262004935d5f5fd945e0/" target="_blank">墨子·經上》:“圜,一中同長也。” 清 陳澧 《東塾讀書記·諸子》:“《幾何原本》云:‘圜之中處一圜心,一圜惟一心,無二心,圜界至中心作直線俱等。’即此所謂‘一中同長’也?!卑?,這是我國最早的幾何學定義。
成語(Idiom):一中同長
發音(Pronunciation):yī zhōng tóng c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者相同或相等,沒有差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中同長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中”表示相同或一樣,而“同長”表示沒有差別。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兩個事物在某種特定方面沒有任何差異,可以互相替代或相互補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中同長常常用于描述兩個事物在某個方面沒有區別,可以互相替代或相互補充的情況。它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例如比較兩個人的能力、比較兩個產品的優劣、比較兩個理論的可行性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中同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相傳,有一位古代的農夫,他家里有兩個兒子,一個長得高大強壯,另一個則矮小但聰明機智。有一天,農夫面臨著一項艱巨的任務,他需要將一根長桿鋸成兩半。他問長子和矮子誰更適合完成這個任務,長子自信滿滿地說:“我身材高大,力氣大,當然是我最適合。”矮子卻說:“父親,我雖然個子矮小,但是我聰明靈活,我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最終,矮子果然找到了一種方法,輕松地將桿子鋸成了兩半。農夫感嘆道:“真是一中同長??!”這個故事表達了聰明才智和力量身材兩者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互相補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字成語,由“一中同長”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的成績一中同長,都非常出色。
2. 這兩個手機的功能一中同長,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3. 不管是用英語還是漢語表達,意思都是一中同長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中同長”這個成語與“一樣中長”進行聯想,用來表示兩者在某個方面沒有區別。你可以將這個聯想與寓言故事中的農夫和他的兩個兒子聯系起來,這樣有助于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你可以通過閱讀成語故事、查找成語詞典或參加成語游戲來擴展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幼兒園學生:小明和小紅的畫畫水平一中同長,都很好看。
-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一中同長,我們都喜歡踢足球。
- 初中生:這兩本書的內容一中同長,都是關于歷史的。
- 高中生:他們兩個人的音樂才華一中同長,都是非常優秀的音樂家。
- 大學生:這兩個城市的文化氛圍一中同長,都有著豐富的歷史和藝術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