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濕
成語(Idiom):寒濕
發音(Pronunciation):hán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濕氣重、寒冷潮濕的環境或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寒濕是中醫術語,指寒氣和濕氣的結合。在中醫理論中,寒濕是一種病邪,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如關節疼痛、肌肉酸痛、腹脹、泄瀉等。在成語中,寒濕常用來形容環境潮濕、寒冷,給人帶來不適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描述天氣、環境或身體狀況時,可以使用寒濕來形容寒冷潮濕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環境的不宜居住或不適宜生活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高祖紀》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晉朝的高祖司馬睿在壽春做官,因為那里的氣候寒濕,使他身體不適,于是他寫信給朝廷請求調職。后來,這個故事被人們用來形容寒冷潮濕的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冬天寒濕,不適合居住。
2. 墻壁上長滿了霉斑,屋子里一股寒濕的味道。
3. 大雨過后,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寒濕的氣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寒濕”與寒冷潮濕的環境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一個濕冷的地方,感受寒濕的不適,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醫中關于寒濕的理論,以及寒濕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天氣很寒濕,我不想出去玩。
2. 初中生:這個地方太寒濕了,不適合居住。
3. 高中生:身體不好的人要注意遠離寒濕的環境,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