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衡
成語(Idiom):揚衡
發音(Pronunciation):yáng 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快速而準確地辨別事物的輕重緩急,判斷是非曲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揚衡源自《漢書·王莽傳》,原指古代秤上的兩個揚桿,用于稱量輕重。引申為比喻準確地判斷事物的輕重緩急,明辨是非曲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和辨別能力,能夠迅速準確地判斷事物的輕重緩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王莽曾有一位朋友,他們一同去參加一個宴會。在宴會上,服務員拿著一個裝滿酒的杯子,問這位朋友:“這個杯子是滿的還是空的?”這位朋友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一個羽毛,輕輕地放在杯子上,羽毛沒有掉下來。他回答說:“這個杯子是空的。”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就開始用“揚衡”來形容能夠準確判斷事物輕重緩急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式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揚衡事物的能力非常強,幾乎每次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2. 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具備揚衡的能力,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揚衡”拆分為“揚”和“衡”,“揚”可以理解為高舉、提起,而“衡”可以理解為秤,將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形象。可以想象自己高舉秤桿,準確地判斷事物的輕重緩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明辨是非”、“審時度勢”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是個揚衡的好學生,他總能準確地判斷哪個題目更重要。
2. 初中生:老師夸獎我是個揚衡的學生,因為我能夠快速判斷哪個科目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揚衡的人,能夠準確地判斷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