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堠
基本解釋
路旁記里的石堆。亦泛指用作表識的石堆。 唐 姚合 《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詩:“ 蕭關 路絶久,石堠亦為塵。”《舊唐書·德宗紀下》:“詔 涇原 劉昌 於 平涼 會盟所收被害將士骸骨,葬於 淺水原 ,為二冢,立石堠志之,題曰 懷忠冢 。”
成語(Idiom):石堠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d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路旁的石頭堆積,比喻積蓄的財富或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堠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石”表示石頭,第二個字“堠”表示堆積。石堠原指路旁堆積的石頭,后來引申為比喻積蓄的財富或力量。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積累財富或力量的過程,暗示了通過不斷努力積攢財富或力量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堠通常用于形容個人或團體在經濟、實力等方面的積累。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或組織通過長期的努力和積累,獲得了較大的財富或實力。這個成語常用于商業、經濟、金融等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石堠的故事。故事中,范睢是一個智慧過人的謀士,他建議齊國君主在國境線上堆石頭,以顯示國家的財富和實力。君主采納了他的建議,最終齊國變得富強。這個故事成為了石堠這個成語的來源,寓意著通過積累財富和力量可以使國家富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堠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多年的辛勤工作,終于在商業領域堆起了一座石堠。
2. 這家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的石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石堠”這個成語與“石頭堆積”這個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或組織通過不斷積累石頭,最終形成了一座高大的石堠,表示通過積累財富或力量可以獲得成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財富積累相關的成語,如“富可敵國”、“金玉滿堂”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堆起一座石堠。
2. 初中生(13-15歲):通過努力學習,我希望能在高考中堆起一座石堠。
3. 高中生(16-18歲):我要通過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堆起一座石堠,為將來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4. 大學生(19-22歲):大學期間,我要通過實習和社團活動等方式,積累經驗,為將來的就業堆起一座石堠。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工作,我希望能在職業生涯中堆起一座石堠,實現自己的事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