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陽
基本解釋
(1).盛極之陽氣。《易·乾》“上九,亢龍有悔” 唐 孔穎達 疏:“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明史·陸樹德傳》:“仲夏亢陽月,宜益慎起居。”
(2).形容人君驕橫寡恩。 漢 王充 《論衡·明雩》:“湛之時,人君未必沉溺也;旱之時,未必亢陽也。人君為政,前后若一。然而一湛一旱,時氣也。”《三國志·吳志·步騭傳》:“頻年枯旱,亢陽之應(yīng)也。”
(3).指旱災(zāi)。 三國 魏 曹植 《誥咎文》:“亢陽害苗。”《周書·于翼傳》:“舊俗,每逢亢陽,禱 白兆山 祈雨。” 宋 司馬光 《苦雨》詩:“今春憂亢陽,引領(lǐng)望云族。”
(4).中醫(yī)謂陰虛而致陽氣偏盛的病理現(xiàn)象。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攝生》:“肝腎虛與陰虛而補以參,庸有濟乎?豈但無濟,亢陽不更煎鑠乎?”
英文翻譯
1.【醫(yī)】hyperactive YANG
成語(Idiom):亢陽
發(fā)音(Pronunciation):kàng y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性格倔強、剛強,不服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亢陽是由“亢”和“陽”兩個詞組成的,亢指高傲、倔強,陽指剛強、強硬。亢陽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堅強,不屈服于困難和壓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亢陽通常用于形容人性格倔強、剛強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不輕易退縮的精神面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亢陽的故事起源于《論語》中的一段對話。孔子曾問一位學生:“你對于亢陽之德有何了解?”學生回答道:“亢陽之德就是不屈服于困難,堅持自己的信念。”孔子聽后贊許道:“你懂得亢陽之道。”從此,亢陽成為形容人性格堅強、不服輸?shù)某烧Z。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亢陽的結(jié)構(gòu)是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亢陽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2. 她的亢陽個性使她在團隊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亢陽與“高傲、倔強”、“剛強、強硬”等詞語聯(lián)想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亢陽相關(guān)的成語,如“亢奮”、“亢宿”等,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歲):他是個亢陽的人,不管別人怎么說他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2. 初中生(14歲):她的亢陽個性使她在學習中能夠堅持不懈,取得了好成績。
3. 高中生(17歲):他的亢陽性格使他在競爭激烈的高考中能夠保持冷靜,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