敺掠
成語(Idiom):敺掠(qū lüè)
發音(Pronunciation):qū lü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暴力執法、殘暴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敺,音qū,指打、擊;掠,音lüè,指搶奪、劫掠。敺掠形容以暴力手段進行的執法或行動,通常指殘暴、不公正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些政府或執法機構濫用職權,以暴力手段對待公民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敺掠一詞最早見于《左傳·哀公二年》:“周人敺掠我先君,我先君以為不義。”這句話是春秋時期的史書《左傳》中記載的,描述了一個國家的君主受到周人的殘暴行為的侵害,認為這種行為是不義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敺掠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敺”是動詞,表示打擊,擊打;“掠”也是動詞,表示搶奪、劫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執法機構經常敺掠群眾,引起了公眾的強烈不滿。
2. 她遭受了敺掠,導致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敺掠”理解為“被敲打和搶奪”,這樣可以幫助記住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類似的成語,如“強詞奪理”、“橫征暴斂”等,可以加深對于不公正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壞人敺掠了我的玩具。
2. 初中生: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一些暴君敺掠人民的故事。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反對任何形式的敺掠行為,維護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