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捉賊捉臟
發音(Pronunciation):zhuō zéi zhuō z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揭露和打擊犯罪行為時,要抓住罪犯并揭發罪行的真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捉賊捉臟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意思是在揭露和打擊犯罪行為時,除了抓住罪犯,還要揭發罪行的真相,以便徹底清除罪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主要用于討論犯罪行為和打擊犯罪的話題,可以用于描述警察、偵探等職業人員的工作。也可以用于比喻揭發和打擊其他不正當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捉賊捉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李探花的官員,他善于偵破案件,但他不僅僅追捕罪犯,還要揭露罪犯的罪行,讓人們了解真相。因此,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李探花的偵破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捉賊捉臟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重復的動詞“捉”和“臟”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警察們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同時,也要揭露犯罪背后的真相,實現捉賊捉臟的目標。
2. 在打擊腐敗行為中,除了追查腐敗分子,還要揭發腐敗行為的細節,實現捉賊捉臟的目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捉賊捉臟”與揭露真相和打擊犯罪行為的意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將其與揭發真相的英雄形象聯系在一起,如偵探、警察等職業人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捉奸捉雙”、“揭竿而起”等,以擴大對犯罪和社會正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警察叔叔要捉賊捉臟,保護我們的安全。
2. 初中生:我們要向李探花學習,做一個勇于揭發不正之風的人,實現捉賊捉臟的目標。
3. 高中生:在社會的發展中,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法制社會,實現捉賊捉臟的目的,保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