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
基本解釋
[釋義]
(形)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構成]
偏正式:達〔觀
[例句]
達觀的人。(作定語)他總是那么達觀。(作謂語)
[反義]
悲觀
[同音]
達官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take things philosophically; philosophical; having broad perspective; optimistic
詳細解釋
◎ 達觀 dáguān
[take things philosophically] 心胸開朗,見解通達
(1).遍覽,縱觀。《書·召誥》:“ 周公 朝至于 洛 ,則達觀于新邑營。” 孔 傳:“ 周公 通達觀新邑所營,言周徧。”《魏書·陽尼傳》:“彼八方之局促兮,殊無可以達觀。”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而達觀古今,操行不軌者多富樂。”
(2).謂全面地考慮。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離騷》之出,其沾溉文林,既極廣遠,評騭之語,遂亦紛繁,揚之者謂可與日月爭光,抑之者且不許與狂狷比跡,蓋一則達觀于文章,一乃局蹐于詩教,故其裁決,區以別矣。”
(3).謂一切聽其自然,隨遇而安。 晉 陸云 《愁霖賦》:“考幽明于人神兮,妙萬物以達觀。” 南朝 宋 羅含 《更生論》:“達觀者所以齊死生,亦云死生為寤寐,誠哉是言!” 唐 元稹 《遣病》詩:“持謝愛朋友,寄之仁弟兄。吟此可達觀,世言何足聽。”
(4).謂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巴金 《春》十九:“不過 淑華 生性達觀, 琴 看事比較透徹,又能自持,所以她們不曾淌一滴淚水。”
成語(Idiom):達觀(dá guān)
發音(Pronunciation):dá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心態開朗,對事物持樂觀、寬容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達觀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困境、挫折或者不如意的時候,能夠保持樂觀、寬容的心態。達觀的人能夠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不抱怨、不焦慮,而是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達觀是一種健康的心態,能夠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達觀一詞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心態和態度的評價,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的心境。在工作中,當遇到困難或者失敗時,鼓勵他人保持達觀的態度,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在生活中,當面對挫折或者不如意的事情時,提醒自己要保持達觀的心態,積極面對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達觀一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這本古代文獻中。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齊國,當時齊國的國君為了考察官員的品德和才能,派人在宮殿的四個角落種下了四株松樹。過了一段時間,齊國的國君去查看這四株松樹的生長情況。結果發現,有三株松樹長得很高大,但是一株松樹卻矮小而丑陋。國君詢問宮殿的官員為什么這株松樹長得不好,官員回答說這株松樹所在的位置太陰暗,陽光不足,所以生長受限。國君聽后大為贊賞,認為官員能夠保持達觀的心態,不因環境限制而氣餒,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達觀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達”和“觀”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失敗時始終保持達觀的心態。
2. 雖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他依然保持著達觀的態度去面對。
3. 她的達觀心態讓她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達觀”的技巧可以是將其與“大觀”相聯系。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俯瞰大觀,心態開闊,樂觀寬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達觀這個詞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樂觀向上”、“豁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要保持達觀的心態,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勇敢面對。
2. 初中生:他在考試中取得了不理想的成績,但他并沒有灰心,而是保持了達觀的態度去努力提高。
3. 高中生:面對升學壓力,我會告訴自己要保持達觀的心態,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