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疽
成語(Idiom):癰疽(yōng jū)
發音(Pronunciation):yōng j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癰疽是指皮膚或內臟發生的嚴重化膿性炎癥,引申為形容社會上的腐敗和敗壞現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癰疽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疾病,是由于體內濕熱積聚,導致毒素無法排出體外,從而引起的皮膚或內臟組織的化膿性炎癥。在成語中,癰疽用來比喻社會上的腐敗和敗壞現象,如貪污腐敗、道德敗壞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癰疽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社會上的腐敗現象,可以用于新聞報道、社會評論、文學作品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癰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故事講述了項羽圍困劉邦于垓下,但劉邦通過一位臥床不起的老婦人傳遞消息給項羽,稱自己身上生了癰疽。項羽對此表示懷疑,后來才發現劉邦真的生了癰疽,錯失了一次擊敗劉邦的機會。由此,癰疽成為形容不可忽視的敗壞現象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癰疽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詞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腐敗現象猶如一顆癰疽,亟待清除。
2. 政府必須采取措施,消除社會上的癰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癰疽與腐敗現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癰疽的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腐敗現象相關的成語,如“敗壞風氣”、“貪污腐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偷別人的鉛筆,真是癰疽不治。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老師講解了明朝末年的癰疽現象。
3.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的癰疽已經嚴重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加強對腐敗現象的打擊,不能讓癰疽繼續蔓延。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癰疽”這個詞語。如果有任何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