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áng guó zhī shè ㄨㄤˊ ㄍㄨㄛˊ ㄓㄧ ㄕㄜˋ亡國之社(亡國之社)
已亡國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將其作為亡國的象征,以自儆戒。《穀梁傳·哀公四年》:“ 亳 社者, 亳 之社也。 亳 ,亡國也;亡國之社,以為廟屏,戒也。其屋,亡國之社,不得達上也。”《呂氏春秋·貴直》:“亡國之社不得見於天……所以為戒。” 漢 蔡邕 《獨斷》:“亡國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國之社以分諸侯,使為社以自儆戒。屋之掩其上,使不通天;柴其下,使不通地,自與天地絶也;面北向陰,示滅亡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亡國之社
成語(Idiom):亡國之社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áng guó zhī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即將滅亡的征兆或危險信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國之社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亡國意思是國家滅亡,社指的是祭祀用的土壇。亡國之社形容國家即將滅亡的跡象或危險信號,預(yù)示著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政治動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亡國之社常用于描述國家面臨巨大危機或滅亡的前兆。可以用來形容國家經(jīng)濟崩潰、政權(quán)動蕩、社會動亂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亡國之社的故事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據(jù)傳,楚國國君楚莊王為了防備外敵入侵,修建了一座土壇,用來祭祀神靈保佑國家安寧。然而,當楚莊王的政權(quán)衰落,國家陷入內(nèi)外交困之時,土壇上的火焰熄滅,預(yù)示著楚國即將滅亡。這座土壇被稱為亡國之社,成為后世形容國家即將滅亡的象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國之社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形容詞“亡國”和名詞“之社”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狀況如此糟糕,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真是亡國之社啊。
2. 當政府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是國家亡國之社的開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亡國之社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土壇上的火焰熄滅,預(yù)示著國家的滅亡,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楚國的歷史和楚文化。了解楚國的興衰和亡國之社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國家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看起來像是亡國之社。
2. 初中生:政府的腐敗和社會動蕩是國家亡國之社的征兆。
3. 高中生:當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崩潰和政權(quán)動蕩,就是亡國之社的開始。
4. 大學生:歷史上有許多國家因為內(nèi)外交困而亡國,亡國之社成為他們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