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
基本解釋
◎ 下里 xiàli
[aspect or direction;countryside] 用在數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
人群忽拉一下向四下里散開
詳細解釋
猶方面。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第四卷:“做箇夫人做不過,做得箇積世虔婆,教兩下里受這般不快活。”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一折:“喒一下里相迎,你且一下里趓。”《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南北下里,南邊對著我家莊門那座山的山陽里,有一片楓樹林子……東西下里,盡西頭兒,有個大葦塘。”
(1).謂鄉里,鄉野。 漢 劉向 《說苑·至公》:“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曰 孫叔敖 。”《舊五代史·晉書·景延廣傳》:“ 延廣 在軍,母兇問至……曾無戚容,下里之士亦聞而惡之。” 清 劉大櫆 《與李侍郎書》:“其有沉淪下里,不得親明公之謦欬者,皆閉門屏息,愧赧而不敢自比於人。”
(2).指民間歌謠。 晉 陸機 《文賦》:“綴《下里》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老殘游記》第十回:“豈敢豈敢!只是‘《下里》’之音,不敢入耳。”參見“ 下里巴人 ”。
(3).謂人死歸葬之所。《漢書·韓延壽傳》:“百姓遵用其教,賣偶車馬下里偽物者,棄之市道。”《漢書·田延年傳》:“先是, 茂陵 富人 焦氏 、 賈氏 以數千萬陰積貯炭葦諸下里之物。”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死者歸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成語(Idiom):下里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內心深處的想法或情感,也可以指深藏不露的本領或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里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內心深處的想法或情感。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內心豐富、思維深沉,不輕易表露出來。另外,下里也可以表示一個人具有深藏不露的本領或才能,暗指其實力遠超表面所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里這個成語常常用在描述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特別是指一個人思考問題深入,心思縝密,不輕易表露出來的特點。此外,它還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能或本領隱藏得很深,讓人難以察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里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田忌的將軍,他善于運籌帷幄,深藏不露,讓敵人難以捉摸。有一次,田忌與趙國的將軍進行馬術比賽,田忌故意安排馬匹的強弱次序,通過巧妙的策略,最終戰勝了趙國的將軍。這個故事中的田忌正是一個下里的典型代表,他隱藏著自己的真正意圖和計謀,讓敵人難以看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它的結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看起來很平靜,但實際上內心下里有一番翻江倒海的想法。
2. 這個畫家的作品很樸素,但是其中蘊含的藝術境界卻下里深沉。
3. 這位武術家外表看起來很柔弱,但他的下里功夫卻讓人嘆為觀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下里這個成語,可以聯想到一個人內心深處的秘密,就像是一個地下的空間一樣深沉。你可以想象一個人打開地下室的門,探索其中的秘密和寶藏,這樣就能夠記住下里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下里類似的成語,例如:心里有底、內心深處、內心如水等。通過學習更多的成語,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畫畫,因為畫畫可以表達我內心下里的感受。
2. 初中生(13-15歲):她平時看起來很文靜,但是內心下里卻有一顆勇敢的心。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下里思考很深入,總能給出獨特的見解。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位藝術家的作品給人一種內心下里的寧靜感。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