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
成語(Idiom):竹篾
發音(Pronunciation):zhú m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貧苦無依,生活艱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竹篾是指竹子的外皮,由于竹篾質地堅韌,可以用來制作家具、工藝品等。而在古代,竹篾是一種廉價的材料,人們常常用它來搭建簡陋的屋舍。因此,成語“竹篾”比喻生活貧苦,無法改善境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生活困難,貧苦潦倒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竹篾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世說新語》中。據說,梁武帝曾問文學家傅玄:“你家何以為生?”傅玄回答說:“竹篾。”這個簡短的對話成為了后來“竹篾”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寒,過著竹篾般的生活。
2. 小明家境貧困,生活像竹篾一樣艱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竹篾的質地堅韌,代表生活的艱難困苦,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貧困、困難相關的成語,如“衣食不周”、“日晷不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住在山里,過著竹篾般的生活。
2. 初中生:那個孩子家境貧困,生活像竹篾一樣艱難。
3. 高中生:他從小就生活在竹篾般的環境中,但他從未放棄過努力。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