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晷
成語(Idiom):移晷
發音(Pronunciation):yí g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移動日晷,比喻改變歷法或改變規定的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移晷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日晷,日晷是一種用來測量時間的儀器,通過太陽的位置來判斷時間。移晷意味著改變日晷的位置,從而改變了時間的計算方法。因此,移晷這個成語比喻改變歷法或改變規定的時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移晷常常用來形容改變既定的規則、制度或時間安排。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中,當需要改變原有的計劃或安排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例如,可以說某個組織“移晷了會議時間”,表示會議時間發生了改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移晷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中國古代的傳說。相傳,商朝末年,帝辛(商紂王)荒淫無道,百姓苦不堪言。當時有一位叫做伯益的賢人,他覺得紂王的統治已經不合時宜,應該改變。于是,他設計制造了一種可以移動的日晷,并將其送給了紂王。紂王接受了日晷,并感到非常喜歡。但是,伯益卻在日晷上設置了一個機關,使得紂王每天看到的時間都比實際時間要短。紂王被這個機關所迷惑,以為自己的統治時間還很長,因此沒有意識到改變的必要。后來,商朝滅亡,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反面教材。從此以后,移晷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改變既定的規則或時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決定移晷,將會議時間改到下周二。
2. 政府為了應對突發事件,不得不移晷了開學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移晷”與“改變時間”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在移動日晷的指針,改變時間的計算方法,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待時而動”、“光陰似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今天生病了,老師決定移晷,改變了游戲時間,給小明多休息一會兒。
2. 小學生:這次考試時間太長了,老師決定移晷,縮短了考試時間。
3. 初中生:學校為了配合世界杯賽事,移晷了放假時間,讓我們可以觀看比賽。
4. 高中生:政府決定移晷,將高考時間提前了一個星期,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復習。
5. 大學生:學校因為疫情的原因,移晷了畢業典禮,改為線上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