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樓
成語(Idiom):畫樓
發音(Pronunciation):huà l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華麗,但實際上毫無實質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畫樓源自古代繪畫,繪畫樓閣、宮殿等華麗建筑,形容繪畫技法高超,但缺乏實質內涵。在使用上,畫樓常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華麗,但內容空洞,缺乏實質性的信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文學創作、文化討論等場合,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形式美而內容空虛的作品或言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畫樓最早出自《呂氏春秋·雜誑》一書,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郭璞的畫家,他的繪畫技巧華麗繁復,但缺乏實質內容。有一次,他繪制了一座華麗的樓閣,但這座樓沒有實質的結構,只是一紙空架子。后來,人們就用“畫樓”來形容那些形式美而內容空洞的東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畫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雖然華麗動人,但實際上是在畫樓。
2. 這篇文章用詞華麗,卻沒有實質內容,可以說是一篇畫樓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畫家在繪制一座華麗的樓閣,但樓的內部是空的,沒有實質的結構。這樣,你可以將畫樓與華麗而空洞的東西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虛張聲勢”、“空洞無物”等,以豐富你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很好看,但是內容太少了,簡直是一篇畫樓。
2. 初中生:這個演講者的口才很好,但是他的觀點都是空洞的,完全是在畫樓。
3. 高中生:這篇小說的文字華麗,但是情節發展卻很乏味,作者只是在畫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