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
基本解釋
(1).山神。《史記·秦始皇本紀》:“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 北齊 樊遜 《天保五年舉秀才對策》:“山鬼效靈,海神率職。” 明 高啟 《陪臨川公游天池》詩:“客來豈先知,定有山鬼報。”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九人為山鬼,女像,面色藍,手執桂枝。”
(2).山精。傳說中的一種獨腳怪物。 南朝 宋 鄭緝之 《永嘉郡記》:“ 安固縣 有山鬼,形體如人而一腳,裁長一尺許,好噉鹽,伐木人鹽輒偷將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澗中取食蟹。” 唐 杜甫 《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詩:“山鬼獨一腳,蝮蛇長如樹。” 清 洪亮吉 《山齋訪冒鳴茹壽衢兩秀才》詩:“書聲出戶蟲不鳴,山鬼一足深宵行。人頭魚身慣窺戶,見慣不怪心能平。”
(3).泛指山中鬼魅。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臥病識山鬼,為農知地形。”《云笈七籤》卷七九:“山鬼哭於藂林,孤魂號於絶域。” 元 薩都剌 《過居庸關》詩:“草根白骨棄不收,冷雨陰風泣山鬼。”
成語(Idiom):山鬼(shān guǐ)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g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山中的妖怪或山里的野獸。也用來形容行為兇惡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鬼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妖怪,常出現在深山密林中。成語“山鬼”用來形容兇惡的人,指那些行為惡劣、兇狠殘暴的人。這個成語含有貶義,用于形容那些惡劣的行為或人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低或嘲諷某人的行為或品質。可以用在口語、文學作品、演講等場合中,表達對某人惡劣行為的不滿或諷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山鬼”的故事來源于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妖怪。在中國的山區,人們常常將山中的妖怪稱為“山鬼”。后來,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行為兇惡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山”和“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行為兇惡,簡直就是個山鬼。
2. 這個人心狠手辣,就像個山鬼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兇惡的妖怪出現在山中,這個妖怪就是山鬼,代表行為兇惡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山鬼”相關的成語,比如“山鬼變文人”、“山鬼海馬”等。也可以學習相關的詞語,比如“妖怪”、“惡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山鬼出現在深山里,它會吃人。
2. 初中生:他的行為簡直像個山鬼一樣,非常兇惡。
3.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有太多的山鬼,我們應該警惕。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