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鲊甕
基本解釋
見“ 人鮓甕 ”。
亦作“ 人鮓甕 ”。 長江 險灘之一。在今 湖北 秭歸縣 西, 瞿塘峽 之下,號稱峽下最險處。 宋 人詩中常以之與 鬼門關 屬對。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三:“ 瞿塘 之下,地名 人鮓甕 , 少游 嘗謂未有以對。南遷,度 鬼門關 ,乃用為絶句云:‘身在 鬼門關 外天,命輕 人鮓甕 頭船。’” 宋 蘇軾 《竹枝詞》:“自過 鬼門關 外天,命同 人鮓甕 頭船。”
成語(Idiom):人鲊甕(rén zā wèng)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zā w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與容器不相配,形容人的品質與所從事的事物不相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人鲊甕源自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位叫鲊的人,他非常喜歡收集甕(一種容器)。他整天忙于收集甕,但卻不了解甕的作用和用途。后來,有人問他要一口水,他卻用甕來裝水,結果水都漏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和甕不相配,比喻人的素質和所從事的事物不相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人鲊甕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行業中不適合、不勝任,或者說他的能力和所從事的工作不相符。比如,你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音樂家不懂音樂理論,或者一個畫家不懂繪畫技巧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人鲊甕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部叫《史記》的歷史著作。這個成語通過一個形象生動的故事,告訴人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事物,不要盲目追求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人鲊甕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人”、“鲊”和“甕”。其中,“人”表示人物,“鲊”表示鲊人的名字,“甕”表示容器的名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老師對數學一竅不通,教數學簡直是人鲊甕。
2. 他雖然是一個律師,但對法律一竅不通,簡直是人鲊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故事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拿著一個甕,卻不知道甕的作用和用途,結果把水都漏了,這個人就是人鲊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成語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比如,可以學習與人鲊甕有關的成語,如“人貴有自知之明”、“人不可貌相”。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這個學科真難,我對它一竅不通,簡直是人鲊甕。
2. 初中生:我雖然喜歡打籃球,但技術很差,簡直是人鲊甕。
3. 高中生:我對數學一竅不通,考試肯定會糟糕,簡直是人鲊甕。
4. 大學生:我雖然學習計算機專業,但對編程一竅不通,簡直是人鲊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