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謡
基本解釋
1.古神話中西王母為周穆王所作之歌。明馮惟訥《古詩紀》前集三有《白云謠》。參見"白云"。參閱《穆天子傳》卷三。
成語(Idiom):白云謡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yún yǔe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言辭華麗而空洞,缺乏實質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云謡由“白云”和“謡”兩個詞組成。白云指的是天空中的云彩,謡指的是古代的一種歌謠。成語的意思是用華麗的辭藻來掩飾事物的本質,不注重實質內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云謡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講或言辭華麗卻缺乏實質內容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實質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典故源于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位文學家劉義慶。他在《世說新語》一書中寫到,當時有一位名叫陸機的文學家,他的文章華麗辭藻、修辭手法高超,但內容空洞,沒有實質性的東西。劉義慶用“白云謡”來形容陸機的文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充滿了白云謡,聽起來很華麗卻沒有實質內容。
2. 這篇文章寫得很華麗,但是卻是一篇典型的白云謡,沒有深入探討問題的本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藍天白云的場景,云彩華麗而美麗,但卻沒有實質的東西。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錦上添花”、“畫餅充饑”等,來拓展對于華麗辭藻和實質內容之間關系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很華麗,但老師說是白云謡,需要加上一些實際的內容。
2. 初中生:這篇文章的論點雖然很有說服力,但是缺乏實例支持,有點像白云謡。
3. 高中生:他的演講充滿了華麗辭藻,但是缺乏實質內容,聽起來像是在說白云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