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王父
基本解釋
亦稱“ 東父 ”。1.傳說中的神名。《海內(nèi)十洲記·聚窟洲》:“ 扶桑 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 太帝宮 , 太真 東王父 所治處。” 三國 魏 曹植 《遠游篇》:“遠游臨四海,俯仰觀洪波……將歸謁 東父 ,一舉超流沙。”
(2).借指長壽之神。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惟 黃初 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宜作物師,長為神主。壽終金石,等算 東父 。” 三國 魏 曹植 《驅車篇》:“發(fā)舉蹈虛廓,徑庭升窈冥。同壽 東父 年,曠代永長生。”
(3).道家謂清陽之氣。《云笈七籤》卷七九:“東王父者,清陽之氣也,萬神之先,治東方,下在 蓬萊山 ,姓 無為 ,字 君解 。人亦有之,在頭頂,精氣為日;在左目中,名 伏戲 ,字 偃昌 。”
(4).舊指麋所化的精怪。 晉 葛洪 《抱樸子·登涉》:“山中……卯日,稱丈人者,兔也。稱東王父者,麋也。稱西王母者,鹿也。”
成語(Idiom):東王父
發(fā)音(Pronunciation):dōng wáng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拿著權力,卻不知道如何使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王父的“東”是指東方,而“王父”是指王的父親。這個成語原本指的是王的父親在東方,沒有權力也沒有地位,但是卻一直自以為是,表現(xiàn)得很傲慢自大。后來,這個成語的意思演變?yōu)樾稳菀粋€人拿著權力,卻不知道如何使用,表現(xiàn)出不負責任和無能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擁有權力卻不知道如何管理的人,特別是那些自以為是、傲慢自大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會發(fā)號施令,卻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東王父”成語的故事并不是很清楚,但它的起源可能與古代的官僚制度有關。在古代,官員們通常是通過家族背景或政治關系來獲得官職的,而不是通過能力和才干。因此,有些官員可能會因為自己的背景而得到權力,卻沒有能力勝任這個職位,從而表現(xiàn)出東王父的特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東王父是一個四字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東”和“王”是名詞,表示東方和王;而“父”是名詞,表示父親。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領導雖然擁有權力,但他卻表現(xiàn)得像個東王父,對問題從來不負責任。
2. 那個官員自以為是,卻沒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真是個典型的東王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東王父”與一個自負自大的人聯(lián)系起來,想象他站在東方,高高在上地看著其他人,卻毫無實際作為。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東王父”這個成語,可以研究中國古代的官僚制度和官員選拔制度,了解官員們的背景和能力之間的關系,以及權力濫用和無能的問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班長自大得很,總是把自己當成東王父一樣,不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那個學校的校長雖然有很大的權力,但他卻不知道如何管理學校,真是個東王父。
3. 高中生:有些政府官員拿著權力卻無能為力,真是一群東王父。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老板自以為是,卻沒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真是個東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