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
基本解釋
◎ 末世 mòshì
[last phase] 一個朝代的末期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易·系辭下》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last phase (of an age)
詳細解釋
(1).指一個朝代衰亡的時期。《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 殷 之末世, 周 之盛德邪?”《荀子·議兵》:“ 秦 四世有勝,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末世之兵,未有本統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末世爭利,維彼奔義;讓國餓死,天下稱之。作《伯夷列傳》第一。”《新唐書·邢文偉傳》:“圣人作樂、平人心,變風俗。末世樂壞,則為人所移。”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二》:“昔之得統於前代者,易其號,不易其禮,即革其末世之禮,而不革其由舊之禮。”
(2).指家族的衰敗時期。《紅樓夢》第一回:“因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業已盡,人口衰喪,衹剩得他一身一口。”《紅樓夢》第五回:“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3).終身。《荀子·勸學》:“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秋浦望齊山感李太白杜牧之》:“平生志業無高論,末世篇章有逸才。”
(4).后世,后代。《漢書·公孫弘傳》:“臣聞上古 堯 舜 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貴厚賞而民不勸,深刑重罰而姦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虙字從虍,宓字從宀,下俱為必,末世傳寫,遂誤以虙為宓。” 宋 蘇轍 《民政策下》之二:“巨謂古者天下皆天子之人,田畝之利,衣食之用,凡所以養生之具皆賴於天子……至於末世,天子之地轉而歸於豪民。”
(5).后嗣,后裔。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范伯傳》:“﹝ 范伯 ﹞謂大夫 種 曰:‘三王則三皇之苗裔也,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
成語(Idiom):末世
發音(Pronunciation):mò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世界末日或末日災難,形容社會或世界面臨毀滅的局勢或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世一詞源自佛教,指的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或世界面臨毀滅的狀態。這個詞語常常用來描述一種悲觀或絕望的氛圍,暗示著人們面臨著巨大的災難或困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末世一詞經常出現在文學、電影、游戲等媒體中,用來描繪末日題材的故事情節。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或世界面臨重大危機或災難的情況,比如經濟崩潰、自然災害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末世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用來描述世界末日的來臨和眾生的滅亡。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為一種形容詞,用來形容社會或世界面臨毀滅的局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末世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末”表示末日、末尾,而“世”表示世界、社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部電影描述了一個末世喪尸的故事,非常刺激。
2. 在這個末世時代,人們生活在恐懼和絕望之中。
3. 這個國家正面臨著經濟末世的威脅,需要采取緊急措施來挽救局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末世”與“末日”聯想起來進行記憶,因為“末世”常常用來形容世界末日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末世題材感興趣,可以閱讀相關的科幻小說、觀看末日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了解更多關于末世的故事情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這個末世中,人們要互相幫助,才能度過困難時期。
2. 初中生: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末世幸存者的故事,非常引人入勝。
3. 高中生:在這個末世中,人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勇氣和智慧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