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正
基本解釋
謂嫉害正直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叔敖 曰:《鄭書》有之:‘惡直丑正,實蕃有徒。’” 楊伯峻 注:“惡、丑同義,直、正同義,惡直即丑正,同義復語。言嫉害正直者。” 唐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嗾獒翻丑正,養虎欲求全。” 清 黃宗羲 《談孺木墓表》:“況革除之事, 楊文貞 未免失實; 泰陵 之盛, 焦泌陽 又多丑正。”
成語(Idiom):丑正(chǒu zhèng)
發音(Pronunciation):chǒu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丑陋的外表下卻有正直的品德,形容人的外表與內在品質不相符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表丑陋,但是內心卻正直誠實,品德高尚。它強調了外貌與內在的對比,表達了外貌不重要,品德才是衡量一個人的真正標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即使外貌不好看。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不要只看重外表,而要注重內在的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劉琨傳》中。劉琨是晉朝的名將,他長得相貌丑陋,但是他的品德卻非常高尚。有一次,有人對劉琨說:“你相貌丑陋,怎么能做官?”劉琨回答說:“丑陋的外表并不代表我的內心,我是一個正直的人。”從此,人們開始使用“丑正”來形容劉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丑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丑”和“正”兩個字組成。其中,“丑”表示外貌丑陋,“正”表示正直的品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得丑陋,但是他的品德卻是丑正的。
2. 不要只看重外貌,要注重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因為丑正才是最重要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丑正”這個成語來記憶。想象一個長相丑陋的人,但是他的內心卻是正直的,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丑正”相關的成語,如“丑態百出”、“丑陋”等,來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雖然他長得丑陋,但是他的品德卻很好,我覺得他是一個丑正的人。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不要只看重外表,要注重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因為丑正才是最重要的。
3. 高中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貌并不代表一個人的內在,我們不能只看重外表,要看重一個人的品德,因為丑正才是真正的美麗。
4. 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長相丑陋的人,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正直的,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因為丑正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5. 成年人:丑正這個成語提醒我們,不要只看重外表,要注重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因為外貌可以改變,但是品德卻是一個人真正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