慍怒
成語(Idiom):慍怒(yùn nù)
發音(Pronunciation):yùn n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生氣、惱怒的情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慍怒是指因受到某種刺激或受到委屈而產生的憤怒情緒。它是一種比較強烈的情緒,常伴隨著不滿、憤懣、惱怒等情緒表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慍怒常用于描述人在受到委屈、不公平待遇、失望或被冒犯時的情緒。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內心感受,也可以用來描述他人的情緒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慍怒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蕩》中,原指草木因受到風吹雨打而凋零的樣子。后來引申為人因遭受不公平待遇或受到傷害而產生的憤怒情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慍怒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慍”表示憤怒,生氣;“怒”表示憤怒,生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冷笑話后,頓時慍怒不已。
2. 她被人誤解了,感到十分慍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憤怒”這個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慍怒”這個成語。兩者在意義上有相似之處,都表示生氣、惱怒的情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忿忿不平”、“怒發沖冠”等,來豐富對慍怒情緒的理解和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老師批評他的時候,他感到慍怒,不高興地低下了頭。
2. 初中生:他因為考試沒考好而慍怒不已,回家后一直埋怨自己。
3. 高中生:她被同學的嘲笑惹得慍怒,決心要用成績證明自己的能力。